諾瓦小學 諾瓦幼稚園  
諾瓦小學 主題課程 | 課程紀錄




   

生態—甚麼是生物 ( 2011/10/11)

上一篇列表下一篇



不論走在校園裡或是古道上,我們總是被形形色色的生物吸引而駐足,卻常常發現自己懂的真少。為了在霞喀羅古道上能充分享受景致、生態的知性之美,於是我們決定:從頭開始學習!

甚麼叫做生物?具備?組織化,會生長、吸收、繁殖,有恆定性、適應性、感應性?這些生命現象的都是生物?!其實科學家們對其中的一些界定仍爭論不休,但目前以上的說法仍為大部分人所接受。和科學家一樣,我們討論到「病毒」的特性時,就分成好幾派看法,有人覺得病毒不是靠自己「生」小孩,所以不算會「繁衍」,有人覺得它既然會動,又知道要做甚麼,當然也算生物…熱烈的討論中,埋下了許多「未來科學家」的種子,這些謎團就等著他們去研究、解釋囉。

生物分為幾大家族?有我們最熟悉的動物界、植物界,還有不太熟,但一定看過或吃過的真菌界,再來就是不熟悉、但數量極為龐大的原生生物界以及無核界。原生生物界又分為三種:像動物的原生動物、像植物的藻類、像真菌的黏菌。無核界分為兩種:藍綠藻類以及細菌類。

生態—認識動物


(▲草嶺古道上發現的淡水蟹)

龐大的動物界共分成35門,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大約是下列幾個:脊索動物門、節肢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環節動物門、刺絲胞動物門、棘皮動物門、海綿動物門……等。原先我們以為生物種類最多的是脊索動物門,但沒想到居然是節肢動物門取得了冠軍寶位,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每一種動物都有他們各自的特性與習性,例如:鳥類為了適應飛行,骨骼堅硬而輕,中空;肺延伸出許多氣囊,能減輕身體的重量;視力是所有動物中最好的,具有透明的瞬膜,飛翔時可閉起以保護眼睛;爬蟲類的皮膚具有角質層、體表有鱗片或骨板,能防止水分散失,適應陸地的環境,但牠們屬於變溫動物,因此大部分只分布在較溫暖的區域,生殖方面進行體內受精,卵具有外殼保護……。

感謝美麗的地球,提供水、空氣與食物,讓動物界裡五花八門的生物能以他們專屬的姿態繼續在這個星球繁衍下去。

 

上一篇列表下一篇



四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