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2014/09/28
  做家事!孩子覺得是你家的事 ?

上一篇列表下一篇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專題報導】

Q:髒亂製造者 積習難改

●小二的彬彬不僅不肯幫忙做家事,連生活自理都有問題,一回家就把襪子丟在玄關,衣服、褲子則散在客廳、走廊地上,在學校用過的餐具也不主動拿出來清洗,臥室內玩具更扔了一地、不肯收拾。

彬彬去年說要養狗,且向父母承諾每天都會餵狗、打掃、並帶狗去散步,但只有前兩個星期做到;現在這些工作都落到爸爸媽媽的身上。

●四歲的小芳每天黏在媽媽身邊,看到媽媽洗米、洗菜、拖地,她也想「參一腳」,但她[幫忙的目的好像只是想「玩水」,她幫忙的結果是把水潑得到處都是,媽媽得花更多時間來清理。 引導孩子做家事的要訣是先引起興趣,並多鼓勵。 

A:訓練做家事 把握孩子黃金期

●親子作家曾雅盈表示,訓練小孩做家事愈早愈好,最好把握「學齡前」的黃金期,養成習慣後,小孩做家事如「自動導航」,家長就不必操心了。

曾雅盈常帶著小朋友煮飯菜、做家事,年僅3歲的小女生,也能在大人指導下,做出好幾道菜。

引導興趣 一步步教

曾雅盈說,學齡前的孩子,因還分不清「工作」與「玩」的差異,所以不會排斥做家事,這時的小孩最好教,看大人做家事,他們都想試一試。「尤其是洗菜、拖地等可以順便玩水的事,他們最有興趣。」曾雅盈笑說。

「引導孩子做家事的要訣是先引起興趣,並多鼓勵。」曾雅盈以拖地為例,先教小孩把抹布弄溼,再教他們扭乾,接著擦地、洗抹布,一步步地教,孩子每做完一步,就給予讚美。

曾雅盈表示,小小孩的小肌肉還沒發展好,做家事總難免「掉針」,但此時家長切忌責罵,應該讓他們多練習,熟能生巧,下次就能做得更好。

若小時候沒教,孩子比較大了、不願做家事時,曾雅盈建議,家長可退後一步,先要求他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如收自己的衣服、碗盤,如果孩子不肯做,就要狠下心來,別幫他做。

曾雅盈說,此時家長一定要忍住想動手幫忙的衝動,有些家長「邊碎唸邊動手」,孩子只能聽,失去了動手的機會。

養成習慣 做得自然

親子作家蔡穎卿的孩子從小到高中,平均每天都要花至少一小時做家事,包括擺設餐具、洗碗、打掃、整理房間、先刷洗衣服的領口袖口再丟進洗衣機、晾衣服、燙衣服及簡單的園藝工作。

「孩子放學第一件事是吃點心,接著就要打掃,之後才做功課。」蔡穎卿說,久而久之,孩子養成習慣,都做得很自然,「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把做與享受連結,沒有做,就沒得吃、沒有乾淨的衣服可穿。」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肯幫忙家事,蔡穎卿建議,只要家長願意「等待」,等他學會、等他做好,而不是急著把事情完成,就會看到更好的成果。

堅持實作 決不妥協

如果孩子執意不學、不做呢?蔡穎卿說,家長此時就要「痛定思痛」了,必須堅持孩子一定要做,不能放棄。

蔡穎卿相信「實作是一條路,一條通往真正教養的路」。她看到許多孩子在分擔家務時,受到肯定、信任,也了解並肯定自身的能力。蔡穎卿認為,只要激起孩子對眼前工作的挑戰熱情,他們都能有所成就,「孩子不是做不到,關鍵在於我們願意給他們多少機會。」

你可以這樣做 父母hold住 不要幫他做


●彬彬不聽媽媽的話,亂丟衣服、玩具。曾雅盈說:「就讓他丟吧,不要幫他收拾,教他一定要把髒衣服放在洗衣籃,媽媽才會洗。」

曾雅盈表示,衣服留在地上一星期也不會怎樣,孩子不把餐具拿出來洗、明天就沒乾淨餐具可用,此時家長一定要忍住動手介入的衝動,孩子才能慢慢學會對自己負責。

照顧寵物也是一樣,要和孩子約法三章,如果沒有照顧好寵物,就會把寵物送給會善待牠們的人,教孩子也學會對這些小生命負責。

小芳想幫忙做家事,只是一時還不能做好。家長應先分配她簡單一點的工作,如幫忙摘豆子等,多試兩次,多鼓勵,她下次就能做得更好。







   

上一篇列表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