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兒活,抽陀螺;
楊柳兒青,放空鐘;
楊柳兒死,踢毽子;
楊柳兒發芽,打拔兒。
趣味的歌謠裡,透露以前人家在不同季節中的童玩,有些隨著時空流轉,訴說著屬於它們的故事;有些漸漸被人淡忘,剩下的是歷史上的記憶。

孩子念著、寫著,開始『自己做,自己玩』的第一項玩具﹣陀螺。
腦袋裡的疑問,是最好的開始。
『陀螺以前就叫做陀螺嗎?它有沒有其他名字?』
『那以前的陀螺跟現在長得一樣嗎?』
『誰是發明陀螺的人啊?』
『我家有戰鬥陀螺,教室裡面有木頭的陀螺,那還有其他的陀螺嗎?』
『用戰鬥陀螺是用發射器玩,我還看過用繩子玩的,這兩種』
『還有用手來轉的,我以前做過』
『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 陀螺可以玩?』

關於陀螺,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問題拋出的同時,我們留下等待的時間,讓心裡的好奇與疑問發酵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