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瓦小學
諾瓦幼稚園
諾瓦小學
主題課程
|
課程紀錄
認識赤蛙
(
2011/05/09
)
上一篇
│
列表
│
下一篇
在野外要快速辨識青蛙,樹蛙有大大的吸盤可供辨別,赤蛙科的長相相較起來變化多端,種類也最多,但是大致上可將外型分為:有背側褶和沒有背側褶兩大類,接著再細細分辨牠們的花色,要把十四種赤蛙全記起來,也不是難事:
有背側褶的:
▲
貢德氏赤蛙
1.體長12公分
2.鼓膜周圍有一圈白色
3.沒有背中線
▲
斯文豪氏赤蛙
1.叫聲是不連續的「啾…啾…」
2.又稱「鳥蛙」
3.沒有背中線
▲
金線蛙
1.又叫「青葉」
2.背中線為綠色
3.有一對外鳴囊
▲
長腳赤蛙
1.體長是4∼6公分
2.鼓膜周圍有菱形黑斑
3.背部有「八」字形黑斑
▲
腹斑蛙
1.腹側有大黑斑
2.叫聲是「給給給」
3.有淺色背中線
▲
拉都希氏赤蛙
1.身體平扁
2.皮膚粗糙
3.雄蛙前臂粗壯
▲
梭德氏赤蛙
1.體長4∼6公分
2.耳朵後方有一塊黑褐色菱形斑
3.台灣特有種
▲
豎琴蛙
1.鼓膜周圍有菱形斑
2.有一條細長的背中線
3.有一條細長的背側褶
▲
台北赤蛙
1.纖細修長,約3∼5公分
2.叫聲是單音系小的「嘰!」
3.背側褶是白色
沒有背側褶的:
▲
牛蛙
1.體長:15公分以上
2.背部有深色雲狀斑
3.腹部白色
▲
虎皮蛙
1.皮膚粗糙
2.腹胸部白色光滑 3.有一些深褐色斑紋
▲
海蛙
1.兩眼後各有一條較長的膚褶
2.背部膚褶排列較整齊
3.後趾接近全蹼
▲
古氏赤蛙
1.體長5~7公分
2.叫聲「蟈、蟈…」(古、古、古)
3.瞳孔菱形紅色
▲
澤蛙
1.上下唇有深色縱紋
2.有些有背中線
3.背部有許多長短不一的棒狀膚褶
課堂中提到有些青蛙有裝死的行為,今天碰巧抓到一隻貢德氏赤蛙,就來實驗看看吧! 前一秒還努力掙脫的中大型蛙類,翻過身!下一秒成了僵硬的木頭蛙,屢試不爽,這是部份蛙類在野外遇到緊急狀況時的自保行為,有機會親眼見證,真是幸運。
↑TOP
上一篇
│
列表
│
下一篇
三年級
六年級雷龍班
五年級翼手龍班
四年級恐爪龍班
三年級三角龍班
二年級迅猛龍班
一年級暴龍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