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瓦小學 諾瓦幼稚園  
諾瓦小學 主題課程 | 課程紀錄




   

淡基橫斷與魚路古道 ( 2011/04/21)

上一篇列表下一篇


Day 1   
校外教學,其實就是一次次挑戰。在每一次挑戰的背後,都是一個個專屬於我們的故事;無論是挑戰成功的開心或是走到筋疲力盡的痛苦,都將是我們人生中無可取代的經驗…

今天,我們又再一次踏上了古道的旅程。這次的目標是位於台北縣萬里鄉的鹿堀坪古道。它是淡基橫斷古道東段的一部分,也屬於陽明山國家公園步道系統。在沒有查資料之前,我們都以為會是條輕鬆簡單的步道,畢竟是國家公園系統步道,林務局應該有好好地修繕維護一番吧!但古道經驗豐富的五年級嘉彬老師卻對我們說:「這是條不好走的古道,而且容易迷路。」這令我們開始不安起來。於是大家開始努力地搜集資料,除了地圖之外,我們還查到登山山友寫的路線圖與心得照片。結果,這條古道真的如同嘉彬老師所說,是條不好走的古道。除了路徑不明顯、指標很少之外,濕滑的石頭路與錯縱複雜的叉路更是讓這條古道的難度增加不少,但這絲毫沒有動搖我們要挑戰這條古道的決心。在出發前,老師還播放了「台灣古道誌」這系列的DVD給我們看,其中就有介紹到鹿堀坪古道,我們目不轉睛的看完,並決定在我們實際去古道的時候,要找出它所介紹的景點。   

一早,我們搭上巴士直奔萬里鄉,今天的目標是「聽說」非常美麗的綠色大平原。靠著查到的資料,我們很快找到了往古道方向的路,順著小路,經過住家,但路上除了一個標示牌寫著「陽明山國家公園」表示這真的屬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之外,沿途還真的一個指標都沒有…  

如同資料上所寫,古道的路徑已經有些難以辨識,芒草的中間也好,梯田的旁邊也好,都可能有當年辛苦挑著魚或米走過的先民足跡。我們照著手中的資料一步步踏上充滿歷史痕跡的古道。因為一開始就有人身體不適,使得我們的前進速度被迫減緩不少,好不容易走到一片草原,卻發現前方竟然無路可走,我們只好變換路徑,越過一條小河流,向另一邊前進。步道沒有翻修過的痕跡,所以我們只能踩著溼滑的石子,走在錯綜複雜的樹根與芒草間。最後,我們在一條稍大的河流前決定折返,一方面是時間不足,一方面是我們似乎在中間轉錯了一條叉路,這樣下去不知何時才能到達我們的目標綠色大草原,所以只好忍痛折返…

回程才剛開始走了一回兒,我們立刻發現有點不對勁!因為沿途的景色似乎都是沒看過的,老師立即當機立斷地決定先停止前進,由大倫老師和小梅老師分頭尋找正確的路。本來剛開始大家還有些緊張,但後來想起老師上課時講過的方向辨識,大家便在原地觀察四周的東西,判斷我們該往哪個方向走才對。雖然太陽被雲擋住了看不到,月亮和星星還沒出來,四周的青苔樹木也沒有規律地朝哪一個方向生長;好像學到的方法都沒派上用場,但我知道,你們除了有勇於接受挑戰的勇氣,也有了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兵分兩路和網友繪製的古道地圖幫助下,我們很快地找到了正確的路;但我們找到路的開心沒有持續很久。因為漸漸地,隨著時間越來越接近晚上,山上開始起了淡淡的霧…「糟了!如果霧變大,能見度變低就很難走了!」老師這麼說道。於是我們開始加快速度往回走,老師把隊伍分成兩組,走得快的在前面開路,並做定點休息;走得慢的人就分段追上進度。 不過幸好我們在五點左右就回到大路上,真的是走得很快呢!晚上我們在基隆市區的旅館休息,有的人洗完澡就倒頭呼呼大睡,看來真的是筋疲力盡了呢!這天大家都睡得很早,因為我們都知道,明天還有另一條古道的挑戰呢!

Day 2   
隔天早上起床,檢查過裝備就上路了。今天的目標是金山附近的金包里大路,也就是魚路古道。它是條有悠久歷史的古道,從原住民到清廷管理時期、日據時期都有人煙。會取名叫魚路古道,其實是有名的台灣歷史學家林衡道先生,在探勘金包里大路時,常看到金山、萬里一帶的居民會挑著剛捕來的魚獲,沿著這條路到士林一帶販賣;於是便將這條古道取名為「魚仔路」,沿用到今天,就是我們熟知的魚路古道了。

這次要走的是八煙到擎天崗段,但由於2007年與2009年的風災,其實台灣很多珍貴的古道都受到非常嚴重的破壞。魚路古道也不例外,所以我們決定走這段路線,去親眼確認一下古道的受損狀況。   

八煙離基隆很近,沒多久我們就到達了古道的入口處。一下車,孩子就發現不遠處的樹上有一隻美麗的台灣藍鵲,只可惜大家在拿相機前,牠就拖著那長長的藍尾巴飛走了…讓我們只能望「尾」興嘆。在入口旁,有著地圖和斯文豪與佐佐木舜一的介紹,他們兩個可是對台灣的動植物界來說非常重要的外國人喔!當時斯文豪就是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勘查魚路古道,並把他的發現寫成報告,為台灣的生態考察留下相當重要的資料。

看完介紹後,我們在古道入口看見一個告示牌,上面寫著前往擎天崗的路已經坍方,無法通行。但既然要親眼確認一下古道受損的情況,我們還是排好隊,開始往古道裡前進。一路上,兩旁的芒草和草叢相當的多,讓我不禁開始擔心是不是會遇到蛇,不過幸好一直到走出古道為止,都沒有看到蛇的蹤影…

沿著古道一路前行,這條古道算是有維護的一條古道,比起淡基古道的破碎與難行,魚路古道清楚的路標與整修過的石階真是讓我們輕鬆不少,直到又有一個告示牌擋住我們的去路,我們這才停下腳步…原來前面就是因為土石流坍方的地點。

眼前的景象相當驚人,因為颱風帶來大量的雨水,讓古道上方水土保持不佳的整片山頭整個向下滑落,導致整條古道一起崩塌。雖然經過近兩年的復原生長期,現在勉強用輪胎堆高當做支撐土石的底座,但另一段崩塌的路面卻是遲遲無法修復…其實台灣各地的古道都面臨著一樣的困境,大雨破壞後的古道越來越柔腸寸斷,越來越無法修復,到最後,為了安全起見而完全封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在折返的途中,我們都在討論這件事,因為我們不希望美麗又有歷史價值的古道就這樣一個個消失,那麼是不是有什麼辦法可以補救呢?這樣的想法在我們腦海中不停打轉。到了古道出口,看了看時間還早,我們就在旁邊的八煙聚落參觀古厝,在一片又一片的田間,我們發現了屬於這裡的農村之美。最後,我們在金包里老街吃午餐、閒逛後;便啟程返回學校,結束了我們第二次的古道之旅…

 

上一篇列表下一篇



四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