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利用大家帶來的廚餘、落葉,再加上學校裡蒐集的 廚餘、咖啡渣、茶葉,用來製作堆肥。
傑的回家作業裡,把可以做肥料的材料與方法,繪製成了主題網,參考著他提供的作法,還有上一屆家長提供的堆肥桶與堆肥菌種,我們開始把廚餘變堆肥。
為了加快堆肥的發酵、分解速度,我們動手將廚餘剪成小塊。有些菜葉果皮摸起來黏黏滑滑的,讓很少入廚房的孩子們很不習慣:
「哎耶!好噁心喔!」

但也掩不住初次嘗試作堆肥的興奮,一邊嚷嚷,手也一邊動作著將廚餘剪碎。
這種廚餘桶分成兩層,上層是放廚餘堆肥的地方,桶子下方有四個小洞,廚餘的水分會經過小洞濾到下層的桶子,也趁此機會讓大家認識液態肥與固態肥兩種不同的型態,等過兩三天,我們也能拿著下方桶子的液態肥,稀釋後去施肥喔!

←每天都要攪拌堆肥,一方面防止「厭氧菌」產生臭味,另一方面也讓材料充分混合,加快發酵的速度
除了用廚餘DIY製作堆肥,不少孩子從家中帶了現成的肥料,有大顆像石頭的,也有小顆粒的,還有黑黑像泥土的有機堆肥,我們自製的堆肥以後就要變成像這個樣子,這些都是「固肥」,也就是固體形式的肥料,和堆肥桶下面盛接的液體肥料不太一樣。

之前大家在討論「學校的果樹為何不結果」時,不少人都有提到營養不足的問題,那這些現成的肥料就先用來替柳丁樹施肥吧!
剪枝、施肥、澆水,期待柳丁樹能越來越強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