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瓦小學 諾瓦幼稚園  
諾瓦小學 主題課程 | 課程紀錄




   

尋找校園中兩棲類( 2011/02/25)

上一篇列表下一篇



校園中不時可以聽到蛙的叫聲,除了餐廳大草坡前的水溝容易觀察到青蛙之外,還有哪裡可以找到兩棲類的蹤跡呢?

蓄洪池尋蛙卵

水邊應該是兩棲類容易聚集的地方,我們就先到諾瓦最多水的地方—蓄洪池找找看。

站在蓄洪池邊,一眼就可以看見靠近岸邊水面有一團團的卵塊,「是青蛙卵耶!」「哇!好多喔!」「好像山粉圓喔!」「也很像珍珠奶茶的珍珠。」「跟教室裡面我們實驗的蛙卵很像耶!」「該不會是同一種吧?」興致高昂的尋走一圈,卵塊似乎集中在蓄洪池的同一側,大夥兒又聚回來觀察。

眼尖的孩子還發現:「有的卵裡面黑黑的部份是圓的,有的是細長的。」「是不是已經要孵化成蝌蚪啦?」「好想看他們變成蝌蚪喔!」「可不可以帶回去教室觀察?跟我們的蝌蚪養在一起。」「不要啦!讓他們在這邊就好啦!」「這樣比較自然。」「我們再常常來看就好了!」看來大家都對生態保護很有概念喔!

「那會不會有青蛙正在產卵啊?」大家趕忙輕手輕腳的尋找一番,也撥開草叢看一看,只在旁邊的淺水窪裡看到一對正在努力的赤蛙,「噓!小聲一點。」「不要吵到牠們喔!」除此之外,大家在蓄洪池邊沒有斬獲,那就轉移觀察陣地吧!

發現受傷的長腳赤蛙

來到大家最熟悉的水溝旁,孩子發現了一隻奇怪的蛙,蛙頭鑽進水溝壁的小洞中,只剩蛙腿露在外面,「牠受傷啦!」「好可憐喔!」仔細察看,一隻蛙腿的骨頭外露,另一隻腿只剩下皮了(畫面太殘忍,就不登出啦!),上面還黏著一片雞羽毛,大家推測:應該是雞想吃青蛙,而這隻蛙就鑽到了這個洞裡,抵死不從,最後母雞放棄了,但是蛙也受重傷了。想到這,同情蛙的孩子氣呼呼轉身將在附近的雞都趕跑,我們安慰孩子們這只是大自然中很自然發生的食物鏈,孩子才寬心一些。 我們想將這隻可憐的蛙移往安全的處所,想不到牠一感受到拉力,更緊緊抓著水溝動不放,想必一定把我們的手當成母雞嘴了,我們只好安靜的等待,等這隻蛙感覺自己安全了,果然鬆手掉了下來,趕緊將牠移到安靜的地方,孩子靜靜的觀察了許久,又將蛙移到一個更隱密的地方,希望受重傷的牠,在生命最後一段時光可以不受打擾的死去。

發現幼蛙

隔兩天,我們再度到蓄洪池邊觀察蛙卵,還沒孵化呢!

接著前往菜園前的水溝,水溝裡有一些落葉泥巴,應該也是兩棲類喜歡躲藏的地方,果然在一番尋找之後,接連發現了幾隻長腳赤蛙和拉都希氏赤蛙。孩子隨身帶著筆記本記下我們的發現,也在連日的接觸之後,越來越多孩子不再感到害怕,紛紛表示想摸摸看、抓抓看青蛙,和兩棲類的距離越來越接近了。

不過大家並不以此滿足,孩子希望還可以找到更多種類的兩棲類,又回到蓄洪池邊,有些孩子翻動了大石頭,居然在石頭下的洞穴裡看到了蛙的蹤跡,孩子大感振奮,原來白天的蛙躲在這樣子的地方,孩子連忙翻開周遭的石頭和木頭,果然找到了多隻很小、很小的蛙,是我們從來沒看過的模樣,趕緊帶回教室,與圖鑑比對看看。

從大小上來分辨,小雨蛙是體形最小的蛙類,但是小雨蛙的體型會呈三角形,這一點就不符合了。因此我們判斷這些應該都是其他種類的幼蛙,不過幼蛙的特徵較不明顯,甚至有些也和成蛙長得不太一樣,我們判斷不出這些是什麼種類的蛙,暫時將這些幼蛙放養在教室的天井,等過一陣子說不定就看得出來了。


 

上一篇列表下一篇



三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