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瓦小學 諾瓦幼稚園  
諾瓦小學 主題課程 | 課程紀錄




   

兩棲類的演化史( 2011/03/11)

上一篇列表下一篇



上週認識了兩棲類的生長史,其實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就好像一段動物演化的縮小版歷史,非常有趣。

時光倒回到三億九千萬年前,在水中生長的魚類演化出有肺的種類,並且嘗試登上陸地,也是後來兩棲類的祖先,兩棲類是最早開始登陸陸地的動物,但終生不能離開水生活,而爬行類則是從兩棲類演化出來,可以離開水、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所以更晚一些出現的恐龍、鳥類、哺乳類,都是後於兩棲類出現的脊椎動物。

原來兩棲類與爬蟲類有演化上的先後關係,難怪他們有許多的共通點,讓一般人常將這兩類動物搞混。

容易混淆的兩棲類和爬蟲類

但其實牠們也是有很好分辨的小祕訣,例如兩棲類皮膚光滑濕潤,還有維持水分的黏液,不依賴水源的爬蟲類則有鱗片、硬甲覆蓋防止水分散失,幼體時期的兩棲類有許多類似魚類的特徵,用鰓呼吸、身體有側線,爬蟲類在幼體及成體時期大致長得一樣,沒有「完全變態」的過程(也有例外)……等。掌握了這些小訣竅,分辨這兩類動物變得一點都不困難。

說到了許多動物的分類,就不能不提到生物分類法與改良分類法的科學家:林奈,兩棲類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兩生綱,往下分成三個目:無足目、有尾目、無尾目,我們人類也是在動物界、脊索動物門,但是在哺乳綱、人目、人科、人屬、智人種。

乍看之下是如此複雜, 孩子從演化的故事中一路走來,就像在欣賞一部電影,要瞭解其中的脈絡與邏輯,一切顯得輕而易舉。

演化論與達爾文

另外,說到演化,也不能不提到達爾文這位生物學家。孩子對富有傳奇性的冒險故事充滿好奇,一下子進入了故事情境當中,也更容易認識演化論這個學說。

從世界地圖上,找到我們自己生長的台灣,與達爾文生長的英國,時空距離是如此遙遠,但調皮搗蛋的小達爾文故事,卻拉近了與小孩的心靈距離。

從小喜歡觀察動物、植物的達爾文,搭上了小獵犬號,航向未知的國度,期許自己能有一番偉大的發現。

此行程目的之一,是護送兩位火地島的住民回鄉,踏上陌生的南美洲土地,達爾文很緊張,火地島住民也小心翼翼。當地人上前捶了達爾文胸口一下,達爾文也有樣學樣捶回去,當地人沒有生氣,反而感覺達爾文好像很懂他們,開始友善的招待。

融入當地的生活,在野蠻叢林中,若能幸運捕到獵物,當天就能加菜,若運氣不好,就只有餓肚子的份,當地許多民族甚至有捕不到獵物,就殺老女人來吃的習俗。

但是在這荒山野嶺,也讓達爾文有很多機會觀察到與英國大不相同的動植物,達爾文不僅當下做好紀錄,也會採集標本,找機會寄回英國給他的老師。

有一次,達爾文目睹了一隻蛛蜂和一隻狼蛛以小博大的過程。蛛蜂體型雖然小,卻以速度和準確取勝,最後狼蛛也只能投降讓蛛蜂飽餐一頓。

 


 

上一篇列表下一篇



三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