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瓦小學 諾瓦幼稚園  
諾瓦小學 主題課程 | 課程紀錄




   

兩棲類鳴叫的含義( 2011/04/11)

上一篇列表下一篇


 

動物發出鳴叫是為了傳遞訊息,兩棲類也不例外,有雄體才會發出的求偶叫聲和交配叫聲,打架時發出的遭遇叫聲,被其他雄性錯抱時發出釋放叫聲,被天敵抓住時發出求救叫聲,而且有趣的是,不同種的蛙類,除了鳴叫聲不一樣之外,就像我們聽不懂外國人的語言,不同的蛙類也聽不懂別種蛙類的叫聲,無法彼此溝通。

兩棲類發出鳴叫還有一項特點,就是會利用「鳴囊」擴大音量,是雄蛙在求偶時吸引雌蛙的祕密武器之一呢!

鳴囊的構造有很多種,例如:

單咽下鳴囊 咽側下鳴囊
(兩個鳴囊,連在一起)
咽側鳴囊
(兩個分別在兩側)

而我們熟悉的拉都希氏赤蛙的鳴囊屬於內鳴囊,隱形起來不容易被觀察到,長腳赤蛙則沒有鳴囊,所以叫聲很小聲,不容易被聽見。

聲音的傳遞

青蛙的叫聲透過鳴囊裡空氣的震動,而擴散得更大聲,聲音就是透過物體的震動而傳遞的。 科學家波以耳證明了這個理論:將鬧鐘放在真空的瓶子內,從外面就聽不到鬧鐘響時的聲音,證明沒有空氣幫忙傳播,聲波就無法傳遞出去。


但聲音是個看不到又摸不到的東西,除了波以耳的實驗之外,還有什麼方法能證明聲波的存在及傳遞呢?

 

聲音的實驗

試驗甩繩子和甩迴紋針串成的鏈子,聲音大不同。 甩繩子那一端聽不到聲音。孩子討論出來:因為震動到的空氣太少了。
反之,迴紋針那一端,震動到的空氣較多、聲音較大。
煙霧使大家能看見空氣的運動。
仲青提議:把洞口改成方形,煙圈是不是也會變成方形?
但結果是:沒有,還是圓形。
原理是:聲音震動空氣,空氣再震動玻璃紙,玻璃紙震動使芝麻彈跳 若把器材換成玻璃杯、鋼杯、塑膠杯等普通杯子為什麼就不行? 孩子討論出:因為這些杯子的底部沒有彈性,無法產生足夠的震動

另外一項實驗是製作竹蟬,步驟是:

 
將竹筷的一端塗一點膠,
增加摩擦力
在養樂多瓶底部刺一個小洞  
棉線一端綁在竹筷上,
一端穿過小洞固定
做可愛的裝飾 竹蟬就完成了

原理是,棉線和竹筷的摩擦震動,透過棉線傳到養樂多瓶,震動瓶內的空氣,產出聲音。有點類似青蛙的鳴囊將聲音放大的原理。 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許多聲音,稀鬆平常,探究簡單事物背後的原因,卻有可能是個大發現。


 

上一篇列表下一篇



三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