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學以來,我們一同累積了許多關於台灣兩棲類的知識,也陸陸續續在校園內發現過:長腳赤蛙、拉都希氏赤蛙、黑眶蟾蜍、澤蛙……等,究竟校園內還有什麼兩棲類?數量有多少?喜歡棲息在哪些地點?我們想更加深入的一探究竟。
校園兩棲類數量調查,從五月二十一日的夜間觀察,拉開序幕……
夜間觀察

摘自 昀 的校內教學紀錄
晚上我們烤完肉就開始進行夜間冒險了,先去我們班的祕密基地,再去密地的下面觀察,結果就在更下面一點的地方,發現了一隻拉都希氏赤蛙!這時又從不遠的地方傳來:「老師,水溝裡好像是長腳赤蛙的幼蛙!」牠攀附在水溝的壁上呢!
最後我們來到蓄洪池,走到一半突然發現一條毒蛇,「啊!」匆匆忙忙上去時,大白鵝以為我們要欺負牠的蛋,所以其中一隻鵝衝過來時,我們又「啊!」了一下,最後Eva老師來時,我們一起聽「嘓嘓---」的聲音。
摘自 楓 的校內教學紀錄
以前我對蛙類一點興趣都沒有,連碰都不敢,因為我覺得他們有毒,自從上了這個主題之後,我對青蛙、蝌蚪有很大的興趣跟好奇。 
剛好這次的校內教學是在諾瓦,因為學校有很多蛙類,晚上我們去了很多地方,蓄洪池是最多青蛙的地方,當我們近一點聽的時候,有很多聲音「嘓……嘓……」「啾……啾……」「ㄉㄌ!ㄉㄌ!」「夠夠夠……」真像音樂會。
摘自 瑀 的校內教學記錄
……接著我們去生態池,我們發現一隻黑眶蟾蜍和一條出來覓食的蛇,後來我們就離開那,到上面分組聽小青蛙的鳴叫,好像還有小雨蛙的鳴叫,這個聲音讓我很難忘,因為我第一次聽到小雨蛙的鳴叫。
夜間觀察時沒有找到很多蛙類,讓大家有點失望,但最大收穫是我們一同聆聽了小雨蛙的大合唱,這是白天在學校裡上課所不會有的經驗,於是更期待明天去山谷下的探險,會有什麼新發現呢?
山谷探險
摘自 容 的校內教學紀錄
在4月22日那天,我們下去山谷找青蛙,下去的路程雖然短卻很難走,但是,到山谷的時間不用很久。

我們吃過早餐後就出發了,到了登山入口也就是要下山谷的地方,遇見了大白鵝,就因為我怕大白鵝,所以我就跑開了。
開始下山谷了,山谷的路比我想像中的還要難走,所以我一直都很小心,有一次,我差一點就要頭下腳上的跌下去了。
轉眼間,到達了目的地,我們便開始找青蛙,我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我深怕自己連一隻都抓不到,因為我們下山谷就是要找青蛙。後來,我還是在泥地挖來挖去,在挖的時候,我忽然看到一對蛙腳,我把那對蛙腳拿起來才看到那是一隻青蛙,而且是一隻澤蛙的幼蛙,但是幼蛙跳進了我的衣服裡,害我一直大叫。
等到我們走回登山入口,大家好像都累得說不出話,卻很開心。
摘自 丞 的校內教學紀錄
星期四是我們的校內教學,我們到了山谷下的平台,那裡有長腳赤蛙、澤蛙,還有一隻澤蛙超胖的,長腳赤蛙從吻端到腳有十六公分長,不過我沒抓過那隻長腳赤蛙,怡慧老師還用我的手來量長腳赤蛙的長度,能抓到澤蛙都是用我的方法把牠引出來的,我用樹枝干擾牠,牠就跳出來被曾上祐給抓了起來。
回到教室,我們統計這兩天的發現,並將它轉換成表格,紀錄在本子上:


▲也把探險的過程畫成諾瓦蛙類棲息地圖
摘自 瑋 的校內教學紀錄
我們那兩天發現了長腳赤蛙兩隻、澤蛙三隻、拉都希氏赤蛙一隻、黑眶蟾蜍一隻,總共發現了四種品種,我覺得這七隻青蛙和蟾蜍都很可愛,尤其是黑眶蟾蜍,牠還塗了黑色的指甲由呢,還有拉都希氏赤蛙,他的叫聲就像在大號一樣,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覺得好好笑喔。
我覺得青蛙和蟾蜍幫我吃昆蟲是一件好事,可是有很多人會吃青蛙,我希望大家都不要吃青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