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5月1日星期日,學校異常的很熱鬧。我們興奮的引頸期盼,在台灣研究兩棲類領域十分有名的楊懿如博士,要來造訪諾瓦,我們除了想讓楊老師看看諾瓦豐富的生態環境,也準備了一些問題想要請教楊老師。
前兩天在校園發現了一隻受傷的長腳赤蛙,牠後腳的內側腳趾有一個大泡泡,讓我們有點擔心,這是牠受傷了?還是生病造成的?又或者是遺傳變異?楊老師真不愧是研究兩棲類的專家,對於這個問題,見怪不怪的鎮定回答:這個很常見啊!青蛙在野外跳來跳去難免會受傷,受傷了身體就產生保護的機制,這可能有一點發炎吧!
「那需要幫牠擦藥嗎?」
楊老師回答:通常這種小傷,是可以自己好的,不然野外的那些青蛙受傷了怎麼辦呢?但是如果真的擔心,也可以去藥局買消炎的藥給牠擦,再把牠放生。
而稍早在等待楊老師時,大夥兒在菜園前發現了許多幼蛙,是我們以前常看到的那種,起言眼尖的發現其中一隻幼蛙只有一隻眼睛,另一隻眼睛的地方皮膚似乎是合起來的,讓大家覺得很心疼,也拿來請教楊老師,楊老師一看就說:這是盤古蟾蜍的幼蛙!這可能是在蝌蚪期因為細菌感染或其他原因,造成眼睛發育不全,對身體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因為只剩一隻眼睛,視力可能比較不好,會造成捕食的不方便,像我們近視眼一樣,這樣的個體就比較容易被大自然淘汰。
楊老師的一番回答,不僅讓我們認識大自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也解答了一個我們一直以來的疑惑:原來,盤古蟾蜍的幼蛙長的這個樣子。盤古蟾蜍、黑眶蟾蜍、澤蛙的幼蛙都長得很像,澤蛙的幼蛙背上有短棒狀突起,蟾蜍則有耳後腺,盤古蟾蜍的體色稍微偏紅,黑眶蟾蜍則很黑,楊老師馬上幫我們上了一堂快速辨識課。
還有一項收穫,是在楊老師看到蝌蚪飼養箱時,楊老師也說:蝌蚪三個月
才長這樣真的太小了。我們猜測:「會不會和今年冬天特別冷又特別長有關?」楊老師給了我們三個建議:1.一般來說樹蛙類的蝌蚪比較喜歡蛋黃,但是這些蝌蚪應該不是樹蛙類的。(難怪,上週五餵食蛋黃到現在,蛋黃沈在箱底,我們的小蝌蚪不太喜歡的樣子)2.蝌蚪原本生長在自然環境,這些飼養箱太乾淨了,每一次換水時,等於也把箱子裡的營養給洗掉了,其實甚至不換水都沒關係的,水看起來越濁,越有更多營養給蝌蚪。(我們犯了以人類觀點去衡量蝌蚪需要的錯誤)3.氣溫的確會影響蝌蚪的生長,雖然同樣是寒流的低溫,但是放在室內與戶外,有照到陽光的溫度還是會比較高。
楊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實驗的方向,把飼養箱放在教室不同的角落,看看哪一組的蝌蚪會長得比較好。

於是星期一我們將三組飼養箱分別放在天井、走廊與原處,期待小蝌蚪接下來的成長結果。
一場楊老師的訪問,讓我們收穫多多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