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古道的故事,靜靜悄悄的在台灣這座島上發生,那麼,台灣這座島又是怎麼形成的呢?又為什麼台灣有這麼多的高山呢?
地球是一個無時無刻不在活躍變化的星球;台灣島也隨著地球的變動歷經了多采多姿的一生。從全球的板塊構造環境來看,台灣正位在歐亞大陸板塊最東緣,西側與菲律賓海板塊相接,南側與南中國海板塊相鄰,處在現今地球板塊活動最劇烈、頻繁的地區-環太平洋地震帶與環太平洋火圈之上。
到了約1000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終於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在一起了!這次的碰撞,不但將當時位在台灣附近大陸棚上的沈積層與岩層推擠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台灣島。此後,在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擠壓下,台灣島一直持續地成長並抬升擴大,現在仍是如此。

正是因為板塊的相互推擠,造就了現在台灣島的模樣,小小的島上,有高山、丘陵、台地、平原、盆地,地形景觀豐富!
認識岩石
而所謂的陸板塊、海板塊,其實都是岩石圈的一部份,幸好有這麼一圈堅硬的岩石圈,讓我們能免於地心的"熱威脅",神祕又普通的岩石裡,究竟藏了什麼祕密?透過實驗、觀察、圖解,我們一點一點的將岩石看仔細。

火成岩結晶實驗
漂亮、堅硬的火成岩,它們的礦物結晶有大有小,從判斷中我們猜想這和礦物的冷卻速度有關,當冷卻速度快時,礦物來不及結晶回原來的模樣,因此可能結晶較小;相反的,當冷卻速度慢,礦物有充足的時間慢慢的回到結晶的狀態,所以可能結晶較大。
為了證實我們的想法,我們準備了一些實驗器材,將蠟筆當作土塊、將樟腦丸當作礦物,利用酒精燈加熱當作地底的熱源,當試管內的蠟筆、樟腦丸完全融化後,將試管取出,一組拿到冷水裡降溫,一組放在空氣中自然降溫,數分鐘後,答案揭曉了!!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急速降溫的,結晶較細緻,又稱為火山岩;逐漸降溫的,結晶較粗糙,又稱深成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