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放了許多天的假,不過孩子們還記得之前關於這兩輛我們搭乘的區間車,到底來歷為何?孩子們討論得如火如荼的,都把他們眼睛所見的,分析出來了,由外觀由內裝,真是詳細,今天我們找到相關的資料可以介紹給大家喔,因此重提起上次的話題∼大家還記得上次搭成的區間車有2種,大家認識它們的車型嗎?
區間車還有哪幾種呢?家柚:「我記得阿福號!」沒錯!阿福號是它的暱稱,不過它是有自己的型號喔,大家還記得兩台車不同的地方嗎?恩彤:「一個椅子是一排的,一個椅子是這樣的(用手比劃)」
看來大家都還記得,我們介紹一本台灣鐵路火車百科,它就像是一本火車圖鑑,我們把火車拍下來,回來之後就可以找到它的相關資料,在黑板上我們圖解了這兩輛車的內裝也分別介紹這兩台車的名字,一個是EMU600另一個和它一點都不像的是EMU700。此時小孩問:「有沒有EMU100?」「有沒有EMU800?」看來大家都對這火車與數字間的關係有著很多的好奇∼
在網頁上我們查詢到悠遊台灣鐵道的網站,這個網站也有台灣火車的簡單介紹,就讓我們藉由照片與簡單的說明讓大家對台灣區間車的演進有更多的瞭解!
首先我們從EMU600往回溯,原型是EMU400,進化到EMU600時,不管是車門的數量,安全性、動力等等都提升很多,由外型小孩們可以仔細觀察,EMU500和EMU600車身都有波浪型的橫條紋,不過仔細數數,一個是三條一個是四條,小孩可以以此簡單的區分這兩台車喔。
另外最特別的是EMU700這輛車和600沒有特別的關係,第一台由日本製造,後來我們 也學會了技術,台灣也可以自行製造了,因為它車頭有設計隱藏式的連結器,所以外觀像小叮噹的阿福,又有阿福號的稱呼,關於EMU700的設計就更先進了,將貫通門改成整片寬式的駕駛窗讓駕駛可以對於鐵道上的一切一目了然,能更掌握安全性,駕駛室也有控制面板,新式的電腦模組設計,更能掌握列車的狀態,另外設有無障礙廁所,折疊式單車可以放在殘障輪椅的空間,座椅像是捷運以非字形的方式排列,以絨布椅讓旅客乘坐更舒適,也利用座椅的顏色區分出博愛座與一般座位,EMU700型電聯車在車輛前後端面、車側、車內門上裝設旅客資訊顯示器,顯示材質為LED,相關資訊只需由車內設定即可,也不必像傳統列車需更換指示牌;其實台鐵希望把鐵路捷運化,因此在車輛設計上也越來越跟進。

★相關介紹
EMU400型最早的塗色採用復興號天藍色加淡灰藍色做搭配,並改變塗法:車側以淡灰藍色為底色,加上數條藍白線色帶,車側下緣內切部分則為灰色;另外在駕駛車正面則以天藍色為底,並加上塗法有些複雜的白色線條交會而成。EMU400型的天花板、照明燈具及隱藏式的送風管線等設計,基本上已具備高級車的水準。座椅則是使用深綠色塑膠布的長條椅;而為了服務無座通勤旅客,該車內部也設置了拉還、鋼管等設備;地板則為草綠色花紋地板。另外,EMU400型的車門控制設備至於車門旁,和後來的EMU500、EMU600型不大相同。除此之外,EMU400型最特殊的設計,莫過於通道門使用左右兩片向中間夾的方式,並在中央設有把手以供開啟。這種「中間夾」的通道門,可防止車廂傾斜時變成「自動門」,成為該車內部最大的特色。
EMU500
車輛設施外觀:EMU500型側面的波浪型的橫條紋有三條
安全設備
車門設有防夾及防護機制的設計,若有旅客或在車門關閉時被夾到,在有車門未確實關閉的情況之下,會自動限制電聯車起步(即俗稱的動力鎖),列車駕駛將不能開車,必須由列車長重新開門或旅客自行排除障礙,直至全部車門皆完全關閉後,列車駕駛才能開車,且若列車若達到限定行駛速率(5km/hr),則車門將無法被開啟。不過曾經發生因防護機制部分功能被解除,導致列車行進中,車門突然開啟的情況。
EMU600型的設計,原則上是延續EMU500型,600型車廂兩側的不鏽鋼凸起線有四條,且比較細(500型僅有三條,較粗),而塗裝並未如500型在藍帶上的白色線條偏下而在正中央。車內座椅、駕駛員席、車長席由深綠色塑膠皮椅改為水藍色絨布椅(博愛座為粉紫色)。
車內增設監視錄影系統與緊急對講機。自動感應水龍頭
車內的水龍頭是使用自動感應方式,使用時把雙手靠近出水口附近,就會自動出水,由於毋須接觸便能自動出水,是一種衛生的設計,可避免交叉感染。
關於兩種區間車的問題討論
請問我們上次坐的火車區間車式什麼型號?
柏均:「EMU600」
于婷:「EMU700」
請問這一台是什麼車型(螢幕)?和EMU 500有什麼不同?
聖云:「EMU600」
侑宥:「車身線條不同」
侑宥在螢幕上指出500與600的側面鋼板的紋路∼
請問這一台是什麼型號呢(螢幕)?
笙:「EMU700」
請問EMU700、EMU600的區間車內裝有什麼不同?
詩晟:「在座椅的排列上有一直排的、有一橫有一直的」
請問EMU700上面有什麼特殊的設計?
葉亭:「有顏色不一樣」
聖云:「粉紅色的是博愛座」
在廁所上有什麼不同的設計?
詠甯:「有設計無障礙的設施」
語真:「也可以放腳踏車」
請問EMU700一輛車廂有幾個車門?
聖云:「1個車門」
珈碩:「6個車門」(答對了!因為一邊車門是三個所以一共有六個)
火車之旅的照片回顧與介紹
延續上週未看完的照片,除了關於火車的討論外,我們到了富岡參觀呂家聲洋樓,也到了湖口老街參觀老街建築、天主堂、三元宮等…對於這些古蹟建築,我們配合照片再做詳細的介紹∼
1.歷史古蹟【 富岡呂家聲故宅】
楊梅富岡(伯公岡,即今富岡、豐野里)市街,仍保持著民國18年肇建初期的基本架構,殊為難得。其中又以中正路12到20號的呂家聲古屋最具特色。呂邸為五開間磚造二層街屋,中央設穹窿頂,洗石子的作工極其精緻而工整,並以洗石子倣木造收頭與鐵鏍栓,是極具藝術美感的街屋建築。五間房子中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是中間半圓形的屋頂,加上兩旁的羅馬柱,很有歐洲城堡的感覺!
呂姓祖籍廣東省潮州府,清朝乾隆年間來台,先到達新屋鄉,世代務農,族支繁衍很快,目前散佈在新屋鄉與楊梅富岡,曾領有200多甲土地,遍及新屋、大坡、觀音龍潭等地,呂宅為呂家聲所蓋,曾擔任日據時代楊梅壢區長,宅邸為昭和四年(1929年)所起蓋,前後歷時2年半,於1931年完工。
今有數十年歷史,據說當初蓋這間洋樓花費數千石米穀,另新屋也有如是宅第,可惜被白蟻肆虐,目前已經毀壞。
富岡街區原為農業地帶,於日據昭和11年(1908年)因為淡新鐵路改道經此,才成立伯公岡火車站,呂家聲當時擔任楊梅壢區長,對市區的擴張與修築溝渠相當有貢獻,然受到地形以及斷斷續續興建的影響,爭個街區呈「爪」字型扭曲,呂宅洋樓,就位在火車站前。
匠師據說是來自楊梅的郭福,呂宅為一跨五間接屋店面的2層樓式巨型洋樓,整住房子的精華所在是中間那一間,其頂部有特別做成圓頂的小室,正中央間頂上還有一旗杆座,二樓正面做成外圓凸狀,一樓支柱還特別做成雙柱式有柱墩的形式,至於其他左右四間,則皆將屋頂做成山形女兒牆,並以橢圓勳牌飾裝飾期間,整體而言,呂宅有似大溪「建成商行」的翻版,而且是放大好幾倍,而且蓋得比建成商行還好,介於街屋與洋樓之間,相當具有特色。
呂家聲古宅屋頂為硬山擱檁兩坡水,正中央的有穹窿頂、雙騎樓柱,外牆以灰黃雙色洗石子與清水紅磚裝修,二樓客廳並設有凸窗,其餘各開間之細部更為可觀,飾有以洗石子開模印花的勳牌飾、花草等,山牆裝飾富麗。 此宅戰後曾開設飲食店,目前則分租營業,巴洛克立面和半圓屋頂的呂家聲古宅不遠處的「大井頭」是著名小吃街,客家美食小吃店林立,而且都是二十多年令人思古幽情的老店,已逐漸形成假日的旅遊景點。
2.復興戲院與湖口老街
復興戲院是老街舊戲院,現改裝成湖口風情餐廳;孩子們分別在戲院門口的昔日售票亭玩起扮演遊戲,老湖口天主堂前身是車站,門口地上還保留著舊鐵軌,孩子們走在鐵軌上,旁邊模仿舊時間單的木作簡單驛站;三元宮燕尾式的屋脊最為明顯,屋頂上的飛龍與飛鳳更是活靈活現,還有門口的石柱、石牆、窗框上各種吉祥物雕刻都是孩子們觀察的目標。
湖口老街街屋的欣賞~湖口老街都保留著紅磚拱廊式的建築,在日本時代是很常見的街屋形式,每家在牌樓上有許多的石刻,鯉魚、花繪、吉祥動物、花瓶、茶壺、姓氏、商號等都隨處可見!
湖口老街的紅磚拱廊第一層樓為拱廊、第三層為女兒牆,詩晟:什麼是女兒牆?
建築物屋頂外圍之矮牆,主要作用為防止墜落之欄杆,以維護安全,另於底處施作防水壓磚收頭,避免防水層滲水及防止屋頂雨水漫流。女兒牆高度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視為欄杆之作用,如建築物在二層樓以下不得小於一公尺,三層樓以上不得小於一點一公尺,十層樓以上不得小於一點二公尺。另外亦規定女兒牆高度不得超過一點五公尺,主要為避免於建築物興建時,建築業者刻意加高女兒牆,預留以後搭蓋違建使用。
"女兒牆"史話
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清朝時也有一則扈巧雲"替父修牆"的傳說。這"牆",就是瀋陽城德勝門的"女兒牆"。
想當年,老罕王努爾哈赤從遼陽遷都瀋陽後,立即下詔擴建新城。改建新都時,是採用"周易八卦"之說進行的。城門由原來的四個增加到八個,而且要在每座城門上都建一座城樓,城周垛口修六百五十一個。後來,努爾哈赤沒有等到竣工之日便撒手西歸了,這座城池便由其子清太宗皇大極繼續修建完工。
令人奇怪的是,六百五十一個垛口唯獨德勝門(大南門)城樓上的六十個垛口比其他七個城門上的垛口少一層青磚.足足矮了二寸還多。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努爾哈赤嫌城牆修得太慢,便下令四處抓丁增夫,結果盛京城方圓百里的男子都被抓來修城。城南六十?外有一對父女倆,父親六十多歲,年老體弱,長年臥病在床。女兒扈巧雲早年喪母,只與父親相依為命。她每天恃候著父親的飲食起居,端屎端尿.從無半句怨言,是個百?挑一的孝順姑娘。這天,征丁的通知突然傳到扈家.須有一男子前去修城。父女二人驚得目瞪口呆。扈老漢長年臥病,性命尚 且有憂,又談何修城?家中只有巧雲一女,再無半個男丁,這可如何是好?看著父親唉聲歎氣的樣子,巧雲暗暗打定了主意:代父親前去修城。她鄭重地將父親暫時託付給位熱心的鄰居,自己喬裝打扮成一名男子,假稱是扈家的兒子,毅然加入到修城的行列中,被分配到德勝門城樓上的垛口專管抹灰。起初.大家對這個眉情目秀的"小夥子"並沒有絲毫懷疑,只是奇怪他竟長了一副"娘娘腔",且行動有些古怪,晚上從不脫衣睡覺。過了幾天,巧雲邊抹灰邊想起病床上的父親,心中有些放心不下,不知不覺地流下淚來。這情景偏巧被一直站在她身邊的監工頭目發現了。監工頭目早對她觀察了許久.看著她的身形打扮、舉止作派,越來越覺得形跡可疑。當發現她抬頭擦汗,喉間並沒喉j結時,越發心中恍然。巧雲見被識破真相.只得如實交代了自己女扮男裝的經過。監工頭目連忙報告了總監。總監不敢怠慢,又火速奏明瞭皇上。皇太極一聽,十分驚奇,當即對她的孝行大加讚揚。但同時,皇太極又認為女人修城不吉利,就對總監說道:"把德勝門的六十個垛口頂上都去掉一層磚,矮一層,就叫女兒牆吧。"從此,"女兒牆"的名寧就流傳開來了。人們還編了 一句歇後語;"大南門城上的垛口--矮一截。"
苗栗 鐵道博物館行前預告
我們瀏覽網站,找到有人分享拍攝過苗栗鐵道博物館的部落格,裡面有多張照片,可以讓大家先看看,苗栗鐵道博物館主要展覽什麼東西?會有大家期待的EMU100或200嗎?
原來苗栗鐵道博物館主要以介紹蒸汽火車為主,許多黑黑的火車頭,有些什麼故事呢?我們會請苗栗機務段的鐵道人員幫我們作導覽。
行程討論…
「我們下禮拜的行程要去哪裡呢?」
有的人說火車博物館、有的人說去看火車、苗栗…,家柚:「鐵道博物館」
大家知道我們要去的鐵道博物館在哪裡?
大家:「苗栗」
「我們要怎麼去呢?」
小孩:「坐娃娃車」「火車」這次我們一樣會用到這兩種交通工具。
行程介紹:我們會先搭交通車到香山車站,香山車站已經有80年的歷史,建築特色是日本的木造建築是一個小車站,像這樣的小車站會經過什麼車呢?
小孩說:「自強號」「區間車」,家柚:「只有區間車」。
這次我們要在新竹的香山車站坐火車到苗栗車站,所以請小孩仔細數一數,在中間會經過幾個車站呢?到時會問大家喔!所以大家在這次的火車之旅有個任務要數數看會經過幾站喔!
另外我們這次坐火車要多少錢呢?小孩:「買兒童票!」我們買孩童票的票價是19元而且苗栗是終點站,請小孩當天還是要準備零錢喔!

主題本紀錄∼
★第一次鐵道之旅埔心—富岡—湖口請小孩將這次的火車票黏貼在主題本內頁上,並將頁面做出一些設計,老師把〝西部幹線之旅〞〝埔心、湖口〞等關鍵字寫在一旁作為說明。
★紀錄畫∼EMU600與EMU700:小孩根據書中、圖片上觀察到的這兩種車的外型,紀錄在主題本上!
★湖口老街之旅:在湖口老街我們遊歷了古早的舊戲院、昔日車站今日的天主堂、保存完成的紅磚拱廊式街屋建築、三元宮等等,大家可以自己選擇要紀錄下哪些部分?可以是湖口的街景也可以是精彩的雕刻圖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