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校園裡常聽到鳥類的叫聲,也偶爾會看到鳥類的倩影,我們在教室附近看到金背鳩、白鶺鴒的蹤影,其他的鳥類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畢竟鳥類是容易受到驚嚇的動物。所以要觀察鳥類具備的工具就是望遠鏡,有些孩子家中有望遠鏡,也願意帶來借我們觀察鳥類使用。剛好渴望園區裡有個生態步道(雞籠坑步道),沒有太多的人車干擾,是個觀察鳥類的好地方,所以我們決定到那裡走一走。在出發之前,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也不能太大聲說話,會嚇到裡面的動物,也要記得帶動植物的圖鑑,我們可以在裡面找到許多的動植物。
從學校到步道這段路,孩子們就開始相互提醒,不可以太大聲哦!會嚇到鳥類,這樣牠們就不敢出來。到了步道入口,一進去就看到可愛的石龍子,可惜一下子就跑走了。接下來是茶園,
柏偉問「這就是泡綠茶的茶葉嗎?(聞聞看)真的有茶葉的味道。」
庭立:「那我們可以摘回去晒乾來泡茶嗎?」
老師提醒,這是有人種的,要問過主人才可以採。
接著我們看到了颱風草。從前人們依照颱風草上的紋路來判定今天有幾個颱風,但是這只是個古老的習俗,現在我們不會這樣做了。
月桃樹,月桃葉可以用來包粽子,剛好我們的圖鑑上有介紹到,月桃樹的果實是紅色一長串,裡面的種子可以吃,吃起來有涼涼的味道。孩子們撿了幾個種子回去種種看。
姑婆芋,家柚看到這個馬上就說出它的台語名稱,還說這個有毒,不可以吃。姑婆芋的汁液和塊莖有毒不能食用,它的葉子以前人會拿來當包裝紙使用。庭立問:「那這樣包起來不就會中毒」,我們可以先洗一洗,曬乾就不會有汁液留在上面了。另外還有人想到,它的葉子好大,如果下雨還可以拿來當雨傘,像電影裡的龍貓一樣。
大家突然聽到鳥鳴聲,紛紛抬頭在樹叢間尋找,突然孩子發現像蜂巢一樣的東西在樹上,查過圖鑑之後才發現那是舉尾蟻巢,看圖鑑上的照片,舉尾蟻真的尾巴都翹翹的。
走著走著還發現蝴蝶,陳霓馬上說:「那個我有看過,那是鳳蝶的一種。」沒關係,我們可以拍照回去查查看。
看到酢醬草時,詠甯和于婷很開心的說這個我認識,于婷還說我有玩過酢醬草拔河的遊戲,馬上就示範給大家看,一開始沒成功,後來才想到要把外面的莖折斷,露出裡面較細的地方,第二次才成功。
捲捲的蕨類植物,沿途真的許多的蕨類植物,最多的種類就是筆筒樹,昊恩一開始看到小棵的就說好像是含羞草喔!其實不是哦!庭立:「筆筒樹很好看,捲捲的樹葉,又毛毛的就是筆筒樹。」也不一定是這樣啦!比較小棵的筆筒樹是沒有毛的,而且也只有嫩葉是捲捲的,還是要從葉子認識起。
這一路上我們看到了許多的植物以及小動物,就是沒看到鳥類,是因為我們太大聲吵到牠們了嗎?我們下次再來找找看。
回程的途中,我們看到馬櫻丹,葉子有點像是薄荷葉,開著淡紫色的小花,好心的阿姨提醒我們,那種植物有輕微的毒性,摸完要記得洗手哦!
等我們快到校門口的時候,突然聽見熟悉的叫聲,大家拿著望眼鏡在大樹上搜尋,找到兩隻白頭翁正在上面遊戲,大家都說,聲音不像書上說的那樣「巧克力~巧克力~」呵呵,這也是個意外的收穫阿!
陶土創作
週三我們把之前捏的陶土送到燒窯機裡素燒,素燒和釉燒不一樣,素燒的溫度比較低,相對的時間也比較短,等燒完之後再上釉,也可以減少陶土破損的機率。週五我們來陶土創作,有了之前捏陶土的經驗,孩子們都知道要捏大一點比較不容易碎掉,而且小型的作品需要用個陶板來墊著,比較不會掉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創作的方向,有孩子做魚、企鵝、小雞,還有孩子做個花器要送給媽媽當禮物,他說媽媽都種花在外面,所以花器下面要有洞才可以漏水出去,不然會淹水。滿有想法的。令人驚艷的作品則是一隻小狗,這隻小狗有很穩的陶板及四肢,一點都不怕斷落,而且經過小小的修飾,小狗的樣子就更加的清晰。真的很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