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討論著想要來做「立體地圖」,乃昀說:「我們用黏土做好了。」孟弘說:「可以做車子的形狀嗎?」孩子們延伸討論著「那做台灣的形狀?」「桃園好了?」「還是做我們都看得到的學校好了。」最後我們決定最方便觀察的學校地圖模型為主。在製作之前,我們準備一連串的學校地圖探索。從教室出發「我們和庫房連在一起。」「阿麗班、艾瑪班、球池、彼得、小豬、辦公室。」每天經過的地方,孩子記得一清二楚,但沒有常走的路呢?孩子們開始討論著學校裡有些什麼呢?
「出去是一條路,是停巴士的地方。」葭澄說。
「再過去是死路了。」宇辰說。
「十字路口上面是小學,下面是幼稚園。」諺勳說。
孩子討論起十字路口的方向。
「那邊是校長奶奶停車的地方。」乃昀說。
「那邊有鳳凰木站在那邊。」諺勳說。
「鳳凰木是站在十字路口嗎?」有孩子問。
「是在餐廳前面。」孩子回答。
「可是好像是一棵榕樹,我們爬的。」孩子以樹當作地標。
「隔壁就是圓形廣場。」立軒和宇辰不約而同的說。
「上面是小學生的教室。」瑜君說。
「第一間是辦公室。」奕臻說。
「要去小學,還可以走旁邊的樓梯。」宇辰說。
「我們學校真的有3樓喔!上面是一堆雜草、有一間房子,上次去拿保麗龍的地方。」保先把學校階梯式的教室分成1、2、3樓層。

孩子們越講越遠,有人開始質疑「好像有又好像沒有。」「去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嗎?」這些天,氣候不定。下了幾場雨,讓我們課程順序顛倒。剛好趁雨停了,我們決定「帶傘出門去。」沒雨的時候,孩子還是喜愛撐著傘散步著。第一次撐傘走在校園裡,平常的路好像都變得不一樣,小心地上的水窪,經過波波班的門前,還發現不知名的青蛙。
孩子們看著鳳凰木正確的位置。突然間,毫無預警的下起了傾盆大雨,孩子們兩人緊緊相依,傘外在下雨、傘下的友誼卻是晴朗的。我們快步走到餐廳避雨,坐在餐廳的位置,我們開始研究相對位置。「廁所在那裡」「廚房在那裡。」「資源回收在那裡。」「門口在那裡。」孩子們一起始均以「那裡」代稱,「那裡是哪裡?」「那我們可以說是左邊還是右邊。」孩子們想了另一套說辭,「而且要告訴別人,我們是站在餐廳的裡面,面對草坪。」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所在位置越來越清楚。「也可以用指南針,可以告訴我們東邊指什麼、西邊有什麼?」孩子也學習著工具的用途。雨停了,我們繼續往孩子們口中的「第二排」走回教室。回到教室將學校畫下來。只是白板實在畫不下了,我們把大黑板的世界地圖擦掉,準備換上我們的諾瓦地圖。
︱我們的自製尺|
原本我們要製作1公里的長度,孩子拿著從資源教室的尼龍繩開始接,一開始用膠帶,發現黏不住,於是換了釘書機,果然堅固許多。100公分是1公尺,我們在每一公尺的部分做上記號,接了一條50公尺的繩子,孩子們很開心的說:「我們要從教室量到門口!」大家誇下豪語。於是我們選了三個部分來量,第一次是從彩虹魚到艾瑪班,孩子們壓著線,一量是40公尺。第二次是要量到餐廳,「但是我們的繩子不夠長了,只有50公尺就沒了。」孩子們說。「我們可以用這個尺再量一遍。」立心說。「就接著量就可以了。」宜家說。「可以在這個點做一個記號。」乃昀說。瑜君興奮的壓住繩子的另一頭,芮綺、博翔、晴晴許多小孩拉著繩子往另外一個方向移動。
保先拿著紙與筆負責記錄,我們總共量了3段50公尺。最後一段量到餐廳門口時,諺勳說:「我們不用量到餐廳裡面,那時候是說要量到差不多這個位置(餐廳門前)。」「我來看看,是34!」孩子們看著繩上面的記號。「50加50加50是150。」昱嘉說。「我們可以用乘法來計算。」宇辰說。孩子們了解運用數學計算的方法,但是還不太懂加減乘除的運用,所以我們解釋了加法、與乘法的運用,回到教室我們利用直式算法與計算機,算出50+50+50+34=184公尺。
第三段是最遠的一段,要從教室量到門口。「我們可以從艾瑪班開始量就好了。」葭澄提出了一個簡便的方法,「量過就不用量了。」「那我們從上次150公尺的十字路口量就好了啊!」孩子們說。孩子們拿著自製尺又跑到十字路口開始量。「我這次要帶計算機。」立軒說。今天的風一直吹,蔡蔡、建華想了一個方法,就是將身體壓在線上面,這樣就不會跑來跑去了,順利的丈量完成。那1公里到底多遠啊?門口到彩虹魚大約是223公尺,「我每天都有走兩遍。」葭澄說。走兩遍加在一起就大約是半公里了。「半公里就是0.5囉。」宇辰提到了小數點。那原來走四趟就大約一公里了。公里、公尺、公分這個單位還差真多呢。
︱巴士探險—渴望篇|
除了校園地圖、孩子們還想畫下渴望園區的地圖,只是我們的腳程只走到渴望會館,就折返了,於是這次我們坐巴士到渴望園區的門口,再沿路走回學校。一到門口兩旁的樟樹林立,孩子們撿著樟樹的葉子、摸著特殊紋路的樹幹。至晴發現地上的蔓花生學校也有。瑜君撿著地上的每一片樹葉。孩子們拿起筆記本記錄下門口兩排林立的樟樹。
不過這裡是哪裡呢?孩子們拿著地圖已經搞不清楚這裡的方向在哪裡。我們看到前方的大地圖,昕湲和博翔立刻發現「現在位置」的文字,然後向走迷宮似的走回學校。我們發現大地圖上有個指北針的符號,孩子們立刻拿出自己的指北針對應,有幾個孩子在自己的地圖也將指北針的符號畫了下來。繼續往前走,孩子們看著地圖對應著一棟棟的建築物,來看看我現在走到哪裡了呢?考驗著孩子們的方向感。
▲孩子們記錄下渴望園區沿路的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