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在校園散著步,也把校園的地圖畫在大黑板上面,孩子討論著該怎麼樣把我們的地圖立體呈現呢?「我們可以畫下來。」「我們畫在布上面好了。」「可以做成立體的。」「用黏土就可以了。」「那我們學校有陶土,可以來用陶土。」於是乎,我們開始討論著學校有哪些東西,要用陶土來展示呢?
「有小毛球。」孩子提出這隻班上的小兔子後,哄堂大笑。「學校還有鵝啊!還有大嘴鳥!」孩子們把學校的動物一一點名。「還有我們的教室、餐廳、大門口。」孩子們提出校園的建築物。「還有昆蟲。」昆蟲也成為一大類。「我們學校很多樹耶!」「還有人啊!很多人。」孩子們越想越多,於是我們分為幾大類:動物、昆蟲、建築物、樹、人、車子。孩子們開始投票,想要先做什麼呢?動物是孩子們最想做的。
在創作之前,我們先帶孩子們仔細觀察校園的動物。走到菜園時,一群黑鴉鴉的小雞衝了過來,搖搖擺擺的走路姿勢吸引著孩子們。孩子一個個開始與雞相擁。「牠有4根腳趾,旁邊的比較短。」「鵝的腳是有蹼的,這個沒有。」建華分析著。「這裡還有不同顏色的毛的。」諺勳說。「這個小雞有長出頭冠耶,好小的頭冠。」抱著雞的瑜君說。「有頭冠的是公雞。」宜家分析著。「不是,是大頭冠是公雞、小頭冠是母雞。」家禽類的雞成為班上最熱門的話題。
我們也查了一下雞的資料,依照外觀來辨別。大隻的是紅羽土雞。黑色的小雞有可能是黑羽土雞,應該不會是擁有十全特徵的烏骨雞。除了有趣的頭冠外,還有嘴巴下面有塊「肉髯」。

▲孩子們興奮的抱著一隻隻的黑色小雞。
孩子們第二個喜愛的便是校園裡的「交通車」。孩子們將中巴仔細打量,內裝、外裝。研究輪胎的形狀,孩子們趴在地上,數著輪胎的數目「是7個,你們看最底下還有一個備胎。」博翔唸著車上印的文字。孩子們也開始討論著車子的廠牌。

▲孩子將觀察到的記錄下來,方便創作時參考。
▲孩子們專注的捏著陶土。
很久沒創作陶土了,陶土是個立體空間的創作,過去某些孩子們只會作扁平的、僅搓揉圓球。這次從動物出發,展現孩子們成長的功力。祖儀、宜家、奕臻等一群孩子,以學校的大白鵝為目標,彎彎的脖子展現鵝的特色,孩子們直呼「好像喔。」最多孩子創作學校的雞,孩子用巧手慢慢捏出雞的頭到身體彎彎的形狀,也有的孩子是先捏身體、再裝上頭的部分。許多孩子們挑戰將重重的身體,黏上腳要立起來!做好身體,把身體翻過來,裝上腳,搓成長條的細腳,當然就被淘汰了,小p還捏出腳爪的模樣。還有一些孩子捏校園的山羊,栩栩如生。
孩子們對於車子怎麼呈現呢?有人做成實心的車身,再黏上輪胎、窗戶、後照鏡、雨刷等。有的孩子跳脫這樣的想法,將車子挖空,設計起車子裡面的內裝,十分有趣。
︱平面創作—我們的校園|

▲孩子們在黑板記錄下我們的校園地圖,每一間教室孩子們都創作著屬於自己的符號。(例如阿麗班以ㄚ代表、六年級是6個人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