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小黃瓜10根、鹽4/1杯、糖1/2杯、醋1/2杯
上週我們利用了紫色高麗菜汁自製了測試酸鹼性的石蕊試紙,並且發現廚房中所使用的清潔劑大多呈現深藍色(鹼性),常喝的飲料汽水、養樂多以及調味料醋則呈現紅色(酸性)。小孩對酸鹼有了初步的概念。接著我們將討論酸的運用部分,像是泡菜、醃小黃瓜、大頭菜等醃漬類食品,為什麼要做成酸酸、甜甜的?小孩回想起上料理達人主題時,我們也曾討論過醃製食物。小孩:「以前的人沒有冰箱,為了保存食物」,「果醬因為很甜,細菌不喜歡很甜的地方,所以可以放很久」,「我們有自己做橘子果醬」,是的,古人利用糖、鹽還有醋來保存食物,並增加食物的風味。
這次我們就來利用糖、鹽、醋的特性來製作醃漬小黃瓜,首先我們先將小黃瓜洗淨,小孩用塑膠刀將小黃瓜切片,接著將切片好的小黃瓜平均放在兩個鋼盆中,其中一個鋼盆小孩加入了食鹽,攪拌均勻放置兩個鐘頭後再來觀察,看看兩個鋼盆中的小黃瓜起了什麼變化。小孩發現加了食鹽的小黃瓜鋼盆中多很多綠色的黃瓜水,而小黃瓜一樣維持翠綠色,而沒有添加食鹽的小黃瓜與空氣接觸後顏色變暗沉。添加食鹽的這個步驟我們稱作脫水,食物透過食鹽可以將裡面的水分排出來,而且細菌在乾燥的環境下不容易生長,小黃瓜就可以保存更久。接著將小黃瓜用清水沖洗掉多餘的鹽分,加入醋和糖調味,添加的醋和糖不單單只是調味,醋可以殺死細菌而糖也可以抑制細菌生長!
最後我們將處裡好的小黃瓜放入冰箱,放置一天等待入味後再食用。這些醃漬過的小黃 瓜可以延長保存期限,而沒有醃漬的小黃瓜與空氣接觸後,很快會變得不新鮮,若放置冰箱保鮮最久也是兩天到三天,小黃瓜就會變質而不能食用。但我們醃漬過的小黃瓜若沒有食用完,放置冰箱保鮮可以延長到十天左右。隔天我們將小黃瓜拿出來,發現小黃瓜依然保持原本的翠綠色,而且口感脆脆的再加上一些酸酸甜甜,小孩嚐了之後普遍都說好喜歡,全吃光呢!還說要回家教媽媽做!
◎溶解與融化
在討論酸鹼中和時,我們做漂白水和頭髮的實驗,其中提到了『溶解』一詞,有小孩提
出冰塊放在火裡烤『融化』這件事,所以我們將和大家
進一步來認識溶解和融化這兩個詞,可以從生活裡哪些
現象觀察到,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到「物質的三態」。
溶解,如:糖丟入水裡攪拌變成甜甜的糖水,小孩都可以明白也見過這樣的場景,小孩表
示表示糖沒有不見,它還是在水裡所以會有甜味,有些孩子稱糖『溶化』了。又如媽媽炒菜煮湯,
會加入鹽巴,讓食物有鹹味,但吃時卻不見鹽巴的蹤跡,小孩說「因 為鹽巴也溶化了」,是的,
小孩明瞭這些顆粒的調味料,進入水裡之後會不見但味道仍然存在的現象。大家把幾顆硬糖果放入水裡,隔天糖果化掉,成了一杯糖果水,喝起來有淡淡的糖果香甜味。整顆糖果變成水裡的一部分,我們給它一個
定義叫『溶解』,義指固體放入液體中,而溶於液體之中。
許多小孩都喜歡冰冰涼涼的冰塊,尤其面對一大塊的冰塊時,情緒尤為沸騰。問到冰塊如何形成?大家憑著經驗拼湊出形成冰塊的條件來,「做冰塊要水」,「用冰水做」,「放冰箱冷藏」,
「是冷凍才對!」,「冷凍庫是做冰塊的地方,冷藏是冰菜菜的」,「我家冰箱有三個門」,「我家冰箱冰冰塊的在上面」,「冰塊加水會很冰喔!」,大家先後提出對冰塊的了解與做法等意見。我們用塑膠袋冰了一個大冰塊,所以它的形狀長得不規則,小孩仔細觀察這塊大冰塊,說怎麼會這麼硬,是個硬梆梆的東西。我們準備了瓶子想請大家把冰塊裝進去,小孩看了看說這冰塊太大,太硬了!塞不進去吧!無論如何大冰塊也擠不進去我們要準備裝它的瓶子裡。另外,放在一旁的一杯水,我們拿起來卻輕鬆的倒入瓶子裡,倒進去倒出來超順手的,小孩說這是水和冰塊不一樣,會流來流去的。
有小孩想了想說把冰塊敲成小塊就可以裝進瓶子了,於是大家輪流展開破冰行動,用鐵鎚把堅硬的冰塊敲開,冰塊一邊敲打一邊不斷噴起小碎冰,碰到身上冰冰涼涼的,激起大家亢奮的精神。冰塊越敲越碎,小孩忍不住把小冰塊握在手心裡玩弄著,一會兒大家此起彼落的說:冰塊融化了!冰塊變成水流掉了。有些小孩問了好幾次:這些冰塊可以吃嗎?好想吃喔!所以我們決定乾脆來做可以吃的趣味冰塊。透明的冰塊很常見,不過花花綠綠的冰塊可很少見,利用一點食用色素來幫忙。先將水染成漂亮的顏色,做成彩色冰塊。完成後的彩色冰塊,其實只有一角有顏色,其餘部位還是透明的,和大家原本的想像整個是彩色的大不同。彩色冰塊加入汽水裡,看起來美味又有趣,大家試喝一點之後,接著觀察冰塊的變化,同樣也是融化成水狀。有了這些實驗體驗後,大家總結以冰塊和水為例,討論固體和液體的形態和特色,當然小孩也更容易接受聽得懂,區分日常生活所見到固體和液體的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