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瓦小學 諾瓦幼稚園  
諾瓦幼稚園 | 方案課程 | 課程紀錄





   

紙黏土模型上色 (2010/11/29~2010/12/03)

上一篇列表下一篇



之前大家做的紙黏土模型已經乾了,小孩碰觸後驚訝的表示變好硬喔!我們也發現紙黏土要完整的附著在紙捲上,在黏的過程裡就要把紙黏土壓實才能緊密附著在物體表面,如果只是鬆鬆的敷一層上去,少了確實壓緊的動作,乾了之後還是會脫落。原本平凡的紙捲黏上一層紙黏土多了番風味,現在大家要幫它們上色,這次大家要挑戰使用各色顏料卻不會將顏料混色的新做法。往常,大家畫水彩時,要換色是以洗筆方式進行,但有些孩子有時會忘記把多餘水分刮除,所以紙上顏料越畫越淡,還有對大家而言洗筆的樂趣不亞於提筆畫水彩,常常一群小孩圍繞在水盆旁熱烈的洗著筆。這次,大家首度嘗試不洗筆和別人換筆的方式,當然我們也會多準備一些水彩筆做換色用,小孩將自己喜愛的顏色一層層疊上去,或是交錯使用。因為大家做的紙黏土模型是立體的,而且好幾個黏在一起,要兼顧每個角度,不是平日一隻水彩筆橫向塗抹幾筆就能完成的,所以小孩上起色來,特別花精神和時間。上色的同時,小孩察覺不同的顏色交融碰觸,也會產生新的顏色。有些孩子連同底座也一起上色,整個作品看起來十分瑰麗,色彩變幻豐富,而且紙黏土表面粗粗的顆粒,上色後視覺效果不錯,小孩常忍不住用手去觸摸,自豪的表示自己的作品很漂亮。

陶土創作

小孩這週持續的創作陶土,有用手捏也有用陶板創作。小孩蠻喜歡用陶板創作的,因為它有壓過變得較薄,小孩用它來塑形更容易掌握,有的孩子繼續用它來做成臉,除了五官外,小孩會在上面再做些刻畫的動作,增加臉表情的趣味性。

平面的創作,孩子做起來越來越順手,立體性的創作,小孩也會運用搓揉等動作做出生活最常見的物品。舉凡是甜甜圈、漢堡、甜筒、蛋糕、披薩、丸子等和吃有關的,是多數小孩一開始入門的基本創作,這些物體的形狀小孩可以透過搓揉等輕鬆的完成,而且做完後小孩一臉開心驕傲,彷彿真的做出可以吃的點心般快樂。

愛車的小孩每每堅持要做車子,大大小小不等,有的孩子還只是在享受玩土過程中所帶來的樂趣,他們會把土撕成許多小塊,再利用小土去堆疊揉捻成心裡想要的作品,或是不斷的搓揉出圓球排列,有時也會再把小土塊集合拍打,讓它們再重新組成一大塊然後用手去鑽洞,按壓,或者整塊在桌面上輕敲幫助成形。如果配上使用陶土工具,小孩除了拿它們來刻畫圖案外,最愛玩的是不斷的把陶土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把陶土一小塊一小塊層層包覆在工具的外頭,或是拿工具不斷往土塊裡鑽洞。

玩土對小孩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孩子可以隨心所欲的去創造建構,去掌控不受侷限,規則可以自訂,情緒得到抒發。再者玩土對孩子的觸覺刺激也有幫助,並可常常練習使用小肌肉,最後收拾時,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分擔,可以說好處多多呢。

手拉坯

大家如果到鶯歌一遊,一定有機會看到遊客玩手拉坯,而學校就有個轆轤,可以讓小孩體驗拉手拉坯另一種陶土的創作方式。

我們先介紹轆轤的構造和使用方式,小孩對裝置上有一根很像手煞車的構造特別有興趣,不斷的說好像在開車,其實它是控制轆轤旋轉速度的控制桿,十分重要。 使用轆轤有幾項重要的原則,一是陶土一定要要穩穩的放置在轆轤轉盤的正中間,這樣轉盤旋轉時才陶土才不會飛出去,再來手拉坯用的陶土要加水揉過變得較濕潤才能用,手也必須常沾水保持濕潤,陶土才好拉起來。

小孩看過我們示範後,興趣盎然想要趕快體驗一番,等到自己動手那一刻才知道不容易。小孩先用雙掌整出手拉坯的形狀,大家幾乎都是屏氣凝神去感受手的勁力和陶土間的變化,加點力陶土就變瘦拉長,伸出根手指頭碰觸,陶土外觀開始變形,手伸進去戳洞,洞口會加深和展開。許多小孩一開始已經想好要做碗或是盤子,不過實際動手玩後才發現不容易,原本心中預想的碗盤都有某種程度的變化,反倒像具個人特色的瓶子,不過這些小巧可愛的瓶子,還是有用途的,插花插東西都可以隨性運用,不過重要的是大家玩得挺開心的,沒想到碗盤、瓶子可以這樣做出來。完成好的瓶子,我們用釣魚線把它從轉盤上刮下來,放好陰乾,之後再修一下邊緣、表面,就可以上釉來燒了。





 

上一篇列表下一篇



小兔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