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日吃的食物,有煮熟的也有未煮過的,聽聽看大家對食物的烹飪了解多少。提到生食,小孩舉出生菜沙拉、壽司裡的生魚片,或是水果。煮過的食物,小孩知道的就很多樣,我們繼續利用食物圖卡進一步討論。對於烤肉、牛排、炸雞腿小孩說的出那是熟食,可是布丁、麵包、蛋糕、披薩等點心類,幾乎小孩都認定它們是生的!在小孩心裡,基本上認為有進鍋子裡煮的,才算是熟食,當我們介紹這些點心類有經過煮或烤的程序後才能吃,大家才恍然大悟,對!它們也算是熟食的一部分。至於菜類、水果,小孩就蠻清楚的,可生吃或是入菜煮皆行。
小孩也問到,為什麼魚可以吃生魚片,肉沒有吃生的嗎?其實這和飲食衛生有關,肉類和海鮮類最好都煮熟再吃,利用高溫殺死細菌和寄生蟲,再食用比較安全。而且煮熟的過程還可以進一步調味,增加口感香氣,所以熟食比較好。而青菜,煮過後比較好入口,也是一般的做法,水果除了生食外,經過烹調還能入菜做果醬,所以食物無論生食或熟食,以衛生健康好吃為原則,沒有硬性的規定。
說到烹飪,很多小孩都說用瓦斯爐和鍋子,就可以煮東西吃,有人更細心的補充說:還要加油和加水,因為媽媽煮菜都有放!大家說的沒錯,這些是烹飪常見的方法,為了讓大家更了解,我們決定先用簡單的烹調法介紹烹飪的原理,像是用水烹調法、用油烹調法還有之後要介紹的直接烹調法,讓大家知道烹飪是怎麼一回事。
◎烹飪原理認識- 用水烹調法
※茶葉蛋製作
材料:茶葉蛋滷包、紅茶包、雞蛋、醬油、鹽、冰糖
製作方法:
1.先將雞蛋放入冷水中,再加入少許鹽煮熟後拿出備用。
2.將煮熟的雞蛋用湯匙把殼敲出裂縫,裂縫會幫雞蛋染上美麗花紋。
3.雞蛋放回滾鹽水,並放入滷包、茶包、醬油、冰糖開始煮。
4.悶煮1小時後,轉小火,之後放著入味。
活動過程:
水煮的食物要香又要好吃,我們決定來做茶葉蛋試試。煮雞蛋要用冷水煮,避免蛋爆裂,每個孩子小心翼翼的把 雞蛋放入鍋子裡面,他們知道雞蛋的殼是很碎弱的,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會打破了。煮熟後的雞蛋白白的,幾個小孩表示曾看過媽媽做過水煮蛋」。煮好的水煮蛋,先沖冷水放涼,小孩再用小湯匙把蛋殼輕輕的敲裂,原來這些裂縫會讓蛋染上美麗的花紋,而且幫助入味。大家細心的把每顆蛋都敲裂。接著我們把敲過的雞蛋放回鍋內,放入滷包、茶包、再加入醬油(增色)、冰糖(緩和茶葉的苦味),煮滾後關小火悶一個鐘頭,香噴噴的茶葉蛋就完成了,再悶久一點,茶葉蛋還會更入味。最後大家開心的帶茶葉蛋回家和家人分享。隔天我們也訪問大家覺得好不好吃,因為但是常吃的的食材,所以也教大家如何挑選新鮮的蛋,及煮蛋加些鹽巴,可以讓蛋黃固定在中間的小秘訣。
◎烹飪原理認識-用油烹調法
※炸薯條
材料:沙拉油、馬鈴薯、鹽。
製作方法:
1.馬鈴薯洗淨消皮,切成厚約1公分的條狀備用。
2.將油鍋加熱約180℃後,把切好的薯條下鍋,炸至表面金黃酥脆起 鍋、瀝乾油份,灑鹽。食用時可依喜好搭配沾醬食用。
活動過程:
一般市面上的油炸食物,為了節省成本大多是用回鍋油,油的品質非常重要,而油炸食品也不能過量食用。這次我們要用馬鈴薯做簡單美味又健康的炸薯條,首先介紹馬鈴薯的生長情形,它是長在地面下,我們吃的部位是地下莖,特別要注意的是發芽的馬鈴薯不能吃喔!小孩:
「為甚麼不能吃啊?」,因為馬鈴薯中含有龍葵素,它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生物鹼,平時馬鈴薯中含量非常少,一旦馬鈴薯發芽,芽眼、芽根和變綠,潰爛的地方龍葵素的含量急劇增高,所以發芽的馬鈴薯千萬不能食用。

我們先把馬鈴薯洗淨切成厚片備用,小孩負責切條狀的工作,大家一隻扶著薯片,一隻拿著塑膠刀,慢慢的把薯片切成條狀。我們發現孩子們蠻喜歡切東西,尤其食材可以讓大家切出自己想要的形狀,又很有真實感,所以超愛切的。有的人把薯片切成三角形,有的孩子的小手力氣還不夠,切出來的薯條彎彎曲曲的,可是還是拿著切好的薯條到我們面前說:「老師你看!」一臉驕傲的神情,很可愛呢!完成切薯條的工作後,孩子拿著自己的成品互相觀摩比較,誰說炸馬鈴薯一定要是一條一條的,我們的馬鈴薯就是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條形和不規則形狀皆有之。最後將薯條放入油鍋中油炸,大家也觀察馬鈴薯的變化,油不斷的冒泡泡,而薯條顏色逐漸變成金黃色,最後撈起瀝油,灑上適量的鹽巴和胡椒。還有小孩帶了一瓶蕃茄醬與同學們一起分享,孩子們開心的吃著美味薯條。大家品嚐自製炸薯條後,全部都說讚,有空大家不妨在家裡親子同樂合作做些簡單美味的點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