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的早上,我們分享了繪本「血的故事/漢聲」,小孩們分享了自己的舊經驗,餅乾說:「有人踢球,跌倒,血就跑出來了。」以禮摸摸自己的臉說說:「臉撞到玻璃。」老師問說:那流血了,要怎麼辦?小餅乾興奮的說要找血小板。原來之前我們講到皮膚時,有稍微提到血小板的功能,而小孩不只吸收的快,也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大家都喜歡扮演血小板超人,從此血小板意外成了小孩樂於交談的話題。
不過血是從哪裡來的呢?透過身體奇航的影片,原來血是由身體的骨髓所製造出來的。當影片出現骨頭時,小餅乾說:「這好像動物的骨頭喔!可以攪拌!」謙謙則形容它是長長的。而血液裡有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紅血球負責運載氧氣到全身,從空氣進入到肺部之後,紅血球載著氧氣到心臟再送往全身,再把二氧化碳送回並排放出去。小孩們也摸摸自己的心臟,靠著別人的胸前,聽聽有沒有心跳聲。而血小板則是負責在血管受傷時,將血管給填補好。白血球是負責消滅敵人,謙謙說:「白血球吃細菌。」

※小孩聆聽著心跳聲。
隨著影片故事進行,小女生因為身體機能異常,導致白血球大量增加,紅血球和血小板數量遭到抑制和減少,原來這是所謂的「白血病」。
宥溱說:「感冒要吃藥。」小佛說:「打針不會痛。」

※小孩試用耳溫槍。
片中女孩做了治療,小孩也分享了自己對生病的見解。事後,我們也介紹一本繪本「安安-和白血病做戰的男孩」給小孩看,讓小孩更認識「白血病」。小恩看了問:「住醫院要這麼久,為什麼不能回家?」餅乾說:「為什麼他沒有頭髮?」宇盛說:「他光啾啾(禿禿)。」小孩都很關心故事裡的安安,都問了很多有關他的問題,充滿了憐憫的心。
|醫外傷害的處理 - 認識醫藥箱︱
某天,在我們講完血的故事以後,我們問說:「如果受傷流血了,那怎麼辦?」小佛提醒大家說:「(流血)找老師。」,原來之前小佛曾經跌倒受傷,就是由學校的卡羅媽咪幫忙冰敷和擦藥的。於是,我們找來學校的醫藥箱給大家認識裡面的藥品。首先我們先觀察醫藥箱的外貌。
宇盛說:「這是音樂嗎?打開就有音樂?」
小佛接著說:「這個不是。」謙謙觀察到它是一個黃色的盒子。
餅乾則說:「裡面有裝東西。」「因為裡面有嗶嗶叫。」小佛解釋道。
餅乾發現了中間有一個符號,他說:「是打叉的芭芭耶!」
宥溱說它是紅色的。
老師說明它是一個紅色的十字,這個符號都是表示是治療的意思。

※小孩觀察著醫藥箱裡的藥品
我們打開醫藥箱,小助老師先拿出溫度計,以禮說:「那是打針的嗎?打臉的嗎?打背的嗎?」,後來我們仔細觀察溫度計的外表之後,小佛說:「它沒有尖尖的。」老師解釋這是傳統的溫度計,要夾在腋下量的。另一種則是耳溫槍,是現在學校要量小孩身體溫度最常使用的工具。翊智說:「這是量耳朵的。」小孩們看一看耳溫槍,都表示自己家裡有這個東西。接著我們介紹了生理食鹽水、優碘、繃帶、紗布、OK蹦..等。剛好小餅乾說自己的腳上有一個傷口,我們就一起使用醫藥箱裡的藥品處理小餅乾的傷口。
後來,我們又介紹了一本「我的小小急救手冊/漢聲」,裡面有說到好多種意外傷害發生時的處置方法。流鼻血時,我們要用手輕輕按住鼻樑,正常過了一下子就會停止流血,如果不停就得去找醫生治療。
餅乾說:「是用衛生紙,不是用手。」
「
我小時候太用力,流鼻血了。」宇盛分享自己舊經驗。
小佛則說:「我在爸爸車上流鼻血,一直擦一直擦。」
而聽到有蟲子跑進耳朵時的處置方法時,以禮緊張得趕快摸著自己的耳朵。
聽完所有的處置方式,我們還是提醒小孩就算自己知道處理方式,還是得告知週遭的大人會更安全。而書後面也有一張圖表是告訴大家醫藥箱裡面最好有哪些東西,我們在經過討論後,決定下禮拜要去一趟藥局,幫學校採購一些必備的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