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酸?什麼是甜?什麼是辣?什麼是鹹嗎?孩子們常常表達的不清楚,吃到特別的酸味會說辣,我們一起到廚房,找找裡面有什麼辛香料、嚐嚐這些奇妙的滋味。「辣椒辣辣的。」翊智說著自己吃辣椒的經驗。
「那有什麼會是酸酸的味道?」小助老師問。
「橘子、柳丁。」宇盛回覆著。
「牛奶沒有酸酸的。」劉小佛說。
「那有什麼會是苦的呢?」小助老師問。
「苦瓜。」宇盛回覆說。
我們找了酸的檸檬汁、鹹味的鹽巴、甜味的糖、辣味的胡椒粉、苦味的苦瓜,孩子們輕嚐這些調味料及食物。

「這是柳丁的汁。」宇盛看著檸檬汁說。
「不要緊張喔!」小餅乾看著要吃鹽巴的劉小佛說著。
宥溱嚐了一口鹽巴後說:「嗯,甜甜的。」
孩子們很有勇氣嚐試每一種味道,有時候臉都皺在一起後,還會說:「好吃。」
邊吃時,我們一邊告訴孩子們「這是酸酸的檸檬汁。」「好鹹的鹽巴。」讓孩子的味覺與文字形容結合。下次吃到奇妙的味道時,不妨試著與孩子們共同形容。
|香甜綠豆椪︱
嚐試完奇妙的滋味後,正逢中秋節,我們的方案課程配合著節慶,來製作香甜的「綠豆椪」。孩子們帶著自己帶來的材料一起到餐廳製作,小餅乾和宥溱先到廚房幫忙拿取使用器具:磅秤、鋼盆、量杯、餐巾紙…。
首先我們先量我們需要的材料。
【油皮】中筋麵粉500克、豬油180克、水230克
【油酥】低筋麵粉320克、豬油160克
【餡料】綠豆沙1200克
按下磅秤的按鈕,我們放上鋼盆扣重後,孩子們拿起湯匙挖起麵粉,開始秤重,孩子們雖然還不明白磅秤上的數字,但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秤量,孩子可以認識秤量重量的步驟、也讓孩子們手部動作更加靈活,我們也會唸著數字告訴孩子已經量到幾克了,讓孩子有重量的觀念。冰過的豬油孩子們挖起來很像挖冰淇淋一樣。
量完材料就開始拌勻囉。我們先製作油皮,中筋麵粉加上豬油,我們用切麵刀將兩者拌勻,孩子們拿起切麵刀,兩隻手握緊切過去又切過來,孩子喊著:「前後前後。」「是上下上下。」孩子們對初體驗的切麵刀愛不釋手。接下來我們圍一個粉牆緩緩的加入水,揉成麵糰。孩子們一開始倒太多的水,一直往下流,小餅乾抓穩後,學會緩緩加入,這次我們直接用手來揉麵糰,孩子們也拿起小麵糰,揉成長條狀數著幾條了?謙謙捏著自己的想像蝸牛爬啊爬,還有最喜歡的球。

另一方面,我們也製作著油酥,將餡料分成48等份,翊智把每一個量好的餡料揉的好圓。一切備妥後,我們開始兩次捍捲包餡,我們一起拿起捍麵棍來使用,包入綠豆餡,孩子們很有成就感。最後宥溱和謙謙幫忙將完成的綠豆椪排整齊,送入烤箱。最重要的清潔工作孩子也不馬虎,清洗完畢後,孩子們拿起餐巾紙仔細的擦乾。
過程中,雖然不是全然孩子們製作的,我們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們參與,這個大人與小孩共同完成的香甜綠豆椪,有我們滿滿的祝福,祝福大家佳節愉快。
|不一樣的牙齒;不一樣功能︱
我們課程走到了口腔的部分,講到了牙齒。我們欣賞了許多動物的牙齒。發現肉食性的動物大多是尖尖的牙齒,而草食性的動物則是平平的牙齒。於是乎,我們歸納出尖尖的牙齒就是來吃肉的,而平平的牙齒則是來吃菜用的。當然,有些昆蟲和動物是沒有牙齒的,就會用身上其他部位來幫助進食。
在看動物圖片時,小餅乾說:「有好多動物喔。」
以禮指著老虎說:「阿!兩隻老虎。」於是我們就唱起了兩隻老虎這首歌。
而看到尖尖的牙齒時,小謙謙說:「是吃肉肉的。」
看到平平的牙齒時,小佛指出這是吃菜菜用的。
觀察了彼此的牙齒後,我們發現自己的牙齒有尖的也有平的,所以我們才方便吃肉又吃菜,也幫助身體吸收食物的養分。我們準備了些食材考驗我們的牙齒夠不夠健康。
但牙齒要怎麼保護呢?在看過衛生署的牙齒保健短片之後,小孩開始討論起來了。
老師問:「那我們要怎麼保護我們的牙齒阿?」
謙謙:「要吃菜菜。」 小餅乾:「吃肉。」 劉小佛:「吃飯。阿~刷牙」
小謙謙接著說:「還有漱口。」
討論過後,我們就按照牙齒保健短片所介紹的「貝氏刷牙法」,來進行刷牙的步驟。小孩們從上排牙齒開始,從左至右、由裡到外側底的刷了一遍。在用同樣的方式刷下排牙齒。我們也拿來漱口水讓小孩體驗用漱口水的感覺。小孩在學校都完成這些事情,爸比和媽咪們在家裡不妨也和小孩一起刷牙,一起練習正確的刷牙方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