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學校裡,我們可以在一些路上和草地上看到形狀不同的便便,於是我們將這些便便帶進教室研究,分別是鵝、羊和狗的大便。我們將東西一字排開,並從外表開始看起,我們還用筷子戳戳便便,看它們的軟硬程度如何。於是小孩開始分享他們看到的。
謙謙:「羊的便便好像木瓜。」
小佛接著說:「是葡萄。」
翊智說:「羊的顏色最深」。
謙謙也說:「黑黑的。我的便便是一點點的黑的。」
小餅乾發現狗狗的便便比較容易弄散,他說:「狗狗的(便便)很軟。」
老師接著說明為什麼有的便便是硬硬黑黑的,是因為喝水喝太少的關係,導致水份不足,所以便便從身體跑出來時才會這樣,翊智聽到以後就反應:「我們會多喝水。」
而食物從嘴巴進去之後,到底都發生什麼事才會變成便便呢?我們開始了消化系統的神奇之旅。原來食物進入到身體後,會陸續到胃、小腸、大腸等器官,之後才經過肛門排泄而出。而宇盛看到消化系統的圖時,他覺得好像是個溜滑梯喔!宥溱則提醒大家吃東西要洗手,不然細菌也會跑進肚子裡的。最後我們依消化系統的造型蓋了一條馬路,小孩玩起了自己是食物的遊戲,在消化系統裡開起車來,想像力豐富的小孩們替自 己玩了一場消化系統的遊戲。
一開始都是老師提醒著小孩,要記得多喝水喔!吃東西前要洗手!現在上到了身體之後,小孩知道了為什麼老師平時都要叮嚀這些事情,就變成了小孩主動提醒自己要去做這些事情,在了解了原因,這些事情變得理所當然,而不在只是要遵守的規範。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似乎讓小孩去了解真正的原因會是更好的方式。
|認識廁所-小孩們的如廁習慣︱
教室裡的廁所有許多馬桶,總共分為三種,分別是男生用的站立式便池、一般的馬桶、和蹲式便池。每個人每天都在使用我們的廁所,我們來看看波波班的孩子們有沒有正確的觀念呢?
「這裡有衛生紙。」以禮說。
「可以像故事裡的小孩吃衛生紙嗎?」小助老師問著。
「錯!不能吃衛生紙。會生病。」宇盛說。
「那想上廁所要去哪裡?」小助老師問。
「上廁所要去廁所。」小佛說。
「要沖馬桶、要洗手。」最近學會如廁的以禮說著。
「謙謙會自己擦屁股,謙謙已經長大。」謙謙說。
「男生這邊上廁所、女生要去那邊。」小佛和大家介紹著平日大家上廁所的方向。
「這是怎麼用的啊?」我們打開平常孩子們最少去的蹲式廁所。
「這我拉不到。」小佛指著沖馬桶的繩索說。
「我媽媽拉的到。」小餅乾說。
「是green的耶。」宇盛發現廁所的門上的顯示顏色機關。
小助老師隨之進入後,將門關起來。
「有人進去鎖起來會變紅色。」謙謙看著門上的變化,做了一個結論。
小助老師進去的時候,孩子們不小心很用力的將門關上,砰的一聲。我們順便和孩子們討論門的使用。「要輕輕的,不然會太大聲。」「那手可以放在門縫這邊嗎?」怡萱老師的手伸到門縫旁,孩子們聚精會神快速搖搖頭「手會受傷」。孩子們一個個試試看怎麼樣才能輕輕的將門關上。
孩子們的如廁習慣,從開學到現在也有所進步。有孩子想要上廁所時,就邊哭喊著:「我要上廁所啦!你陪我去。」現在孩子們已經會好好的表達自己要如廁,熟悉教室環境後,也會自己獨立去上洗手間。小男孩上廁所時,一定要把內、外褲全數脫掉,現在已經會拉一半,上完後再自己拉起。上完廁所後,孩子們一開始不太會穿褲子,總是哭著說:「幫我穿啦!」我們告知小孩:「你可以的,你先用自己手的力量拉上來,我再幫你調整。」孩子們現在已經會拉了上來,部分孩子會說:「我已經自己穿的很整齊了。」依小孩的個別差異,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下,適當的放手給孩子練習,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洗手的時候,孩子們說著:「手心、手背都要洗一洗。」宥溱喜歡指著洗手台前的洗手步驟。如果大家同時要如廁時,原先孩子會煩惱著:「我沒有位置了。」我們告訴孩子:「沒關係,等一下就有了。」現在孩子們更懂得排隊、等一下,難能可貴。最小年紀的以禮也逐漸脫離尿布,學會控制大小便。真的替波波班的孩子們大躍進掌聲鼓勵。
|